釣魚本就是賞心樂事,但釣到以下呢堆危險品種的魚類,要處理時就要分外小心,莫要被佢咬傷或界傷了。
另一篇有毒魚類在這兒:http://www.crazyfishhunter.com/?p=11722
1.牛鰍(印度牛尾魚Platycephalus indicus)
香港俗稱的牛鰍,中文學名為印度牛尾魚,或稱印度鯒,屬牛尾魚科,最大體長為100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沙泥質海床。牛鰍為香港常見的沙底魚種,艇釣或投釣均能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牛鰍兩則的鰓蓋鋒利,掙扎時頭會左右擺動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2.釘公(花身鯻Terapon jarbua)
香港俗稱的釘公,中文學名為花身鯻,屬鯻科,最大體長為36cm,雜食性,主要棲息於沙泥質海床及礁石區,幼魚多見於沙灘,鹹淡水交界亦能見其蹤影,釘公離水後會發出咕咕聲。釘公為香港常見的沙底魚種,各種釣法均有機會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釘公鰓蓋的硬刺鋒利,受驚時會撐起鰓蓋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3.1唱歌婆(尖突吻鯻Rhynchopelates oxyrhynchus)
3.2唱歌婆(列牙鯻Pelates quadrilineatus)
香港俗稱的唱歌婆,主要分為兩種,分別是尖突吻鯻和列牙鯻,兩種均屬鯻科,離水後會發出咕咕聲。
3.1尖突吻鯻,最大體長為25cm,雜食性,主要棲息於沙泥質海床及礁石區。鹹淡水交界亦能見其蹤影。
3.2列牙鯻,最大體長為30cm,雜食性,主要棲息於沙泥質海床及礁石區。
唱歌婆為香港常見的沙底魚種,各種釣法均有機會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唱歌婆鰓蓋的硬刺鋒利,受驚時會撐起鰓蓋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4.1油追/骨追/泥婆(勻斑裸胸鱔Gymnothorax reevesii)
4.2油追/花追(波紋裸胸鱔Gymnothorax undulatus)
4.3油追/花追(異紋裸胸鱔Gymnothorax richardsonii)
香港俗稱的油追,種類繁多共有十多種,較常見的有數種,本網以其中三種作簡單介紹,三種均屬鯙科。
4.1勻斑裸胸鱔,最大體長為60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礁石區。
4.2波紋裸胸鱔,最大體長為150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礁石區。
4.3異紋裸胸鱔,最大體長為32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礁石區。
油追為香港常見的魚種,投釣或其他沉底釣法均有機會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油追的牙齒銳利,上水後會亂捲成一球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5.狗女鯊(條紋斑竹鯊Chiloscyllium plagiosum)
香港俗稱的狗女鯊,中文學名為條紋斑竹鯊,屬天竺鯊科,最大體長為69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沙泥質海床及礁石區。狗女鯊為香港常見的魚種,投釣或艇釣均有機會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雖然狗女鯊並無攻擊性,上水後甚為溫馴,但狗女鯊牙齒銳利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6.門鱔(灰海鰻Muraenesox cinereus)
香港俗稱的門鱔,中文學名為灰海鰻,屬海鰻科,最大體長為220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較深水的沙泥質海床。門鱔為香港常見的魚種,投釣、艇釣或其他沉底釣法均有機會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門鱔牙齒銳利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7.將軍甲(點帶棘鱗魚Sargocentron rubrum)
香港俗稱的將軍甲,共有三種,以上圖的最為常見。中文學名為點帶棘鱗魚,屬金鱗魚科,最大體長為32cm,雜食性,主要棲息於礁石區或珊瑚礁區。將軍甲為香港常見的魚種,投釣、艇釣或磯釣均有機會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將軍甲的鱗片及棘刺尖利,鰓蓋下角亦具一強棘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8.1鶴鱵/青鶴(鱷形圓頜針魚Tylosurus crocodilus crocodilus)
8.2鶴鱵(橫帶扁頜針魚Ablennes hians)
香港俗稱的鶴鱵,共有六種,以上圖的二種最為常見,兩種均屬鶴鱵科。
8.1鱷形圓頜針魚,最大體長為150cm,肉食性,屬表層魚類。
8.2橫帶扁頜針魚,最大體長為140cm,肉食性,屬表層魚類。
鶴鱵為香港常見的魚種,磯釣或假餌釣法均有機會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鶴鱵的牙齒銳利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9.海狼(巴拉金梭魚Sphyraena barracuda)
香港俗稱的海狼,中文學名為巴拉金梭魚,屬金梭魚科,最大體長為200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礁石區,多見於面層。海狼為香港常見的魚種,艇釣、磯釣或假餌釣法均有機會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海狼的牙齒銳利,海洋公園曾發生海狼咬死中華鱘的事件,可見海狼除牙齒銳利外,頜力亦十分大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10.竹籤/黃尾竹籤(斑條金梭魚Sphyraena jello)
香港俗稱的竹籤,共有五種,以上圖的最為常見。中文學名為斑條金梭魚,屬金梭魚科,最大體長為150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礁石區,多見於面層。竹籤為香港常見的魚種,艇釣、磯釣或假餌釣法均有機會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竹籤的牙齒銳利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11.1咬手銀/咬手仔(短頭跳岩鳚Petroscirtes breviceps)
11.2咬手銀/咬手仔(黑帶稀棘鳚)
香港俗稱的咬手銀,主要分為兩種,分別是短頭跳岩鳚和黑帶稀棘鳚,兩種均屬鳚科。
11.1短頭跳岩鳚,最大體長為11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礁石區。
11.2黑帶稀棘鳚,最大體長為12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礁石區。
咬手銀為香港常見的魚種,艇釣、投釣或手絲均有機會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咬手銀的下頜有尖銳的犬齒,上水後會以咬的方法式作出攻擊。短頭跳岩鳚的牙沒毒,而黑帶稀棘鳚的牙則含毒性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12.1雞泡(斑點多紀魨Takifugu poecilonotus)
12.2雞泡(弓斑東方魨Takifugu ocellatus)
12.3雞泡/青雞泡(克氏兔頭魨Lagocephalus gloveri)
12.4雞泡/狗頭(紋腹叉鼻魨Arothron hispidus)
12.5雞泡(懷氏兔頭魨Lagocephalus wheeleri)
香港俗稱的雞泡,種類繁多共有十多種,較常見的有數種,本網以其中五種作簡單介紹,五種均屬四齒魨科。
12.1斑點多紀魨,最大體長為20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礁石區及沙泥質海床。
12.2弓斑東方魨,最大體長為15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礁石區、沙泥質海床及河口。。
12.3克氏兔頭魨,最大體長為35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沙泥質海床。
12.4紋腹叉鼻魨,最大體長為50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礁石區,幼魚能見於河口。
12.5懷氏兔頭魨,最大體長為30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沙泥質海床。
雞泡為香港常見的魚種,各種釣法均有機會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雞泡的血、內臟和皮膚都含毒素,雖然懷氏兔頭魨只有肝臟及卵巢有毒,皮膚、精巢及肌肉均無毒,可食用,但建議釣友不要以雞泡作食用魚類,只要不作食用,接觸魚獲並不會中毒。另外,雞泡的牙齒銳利,且頜力大,能輕易咬碎礁石及甲殼類海洋生物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13.1鮫魚(康氏馬加鰆Scomberomorus commerson)
13.2鮫魚/斑馬鮫(沙氏刺鮁Acanthocybium solandri)
香港俗稱的鮫魚,共有六種,較常見的有兩種,兩種均屬鯖科。
13.1康氏馬加鰆,最大體長為240cm,肉食性,屬表層魚類。
13.2沙氏刺鮁,最大體長為250cm,肉食性,屬表層魚類。
鮫魚為香港常見的魚種,假餌釣法最大機會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鮫魚牙齒銳利,上水後掙扎力頗大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14.石鰍/鱷魚鰍(日本眼眶牛尾魚Inegocia japonica)
香港俗稱的石鰍,中文學名為日本眼眶牛尾魚,屬牛尾魚科,最大體長為25cm,肉食性,主要棲息於沙泥質海床。石鰍為香港常見的魚種,艇釣或投釣均能釣獲。需注意的是,石鰍兩則的鰓蓋鋒利,掙扎時頭會左右擺動,釣友應小心處理魚獲。
Keith Lai
Latest posts by Keith Lai (see all)
- 香港夏天魚種(下篇) - 八月 13, 2015
- 釣到佢即剪絲唔好接觸世上最強毒物會殺死人 - 七月 27, 2015
- 香港夏天常釣到的魚種(上) - 七月 25, 2015
留言